為響應國家及陜西煤業節能減排政策方針,公司積極落實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政策、調整能源結構,通過采用“地熱能”新型清潔供熱方式,代替傳統燃煤粉蒸汽鍋爐供熱,實現零污染、零排放,對非供暖季365天進行供熱,每年可節約254.55萬元,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環境效益。
“取熱不取水”,換熱有奧妙
“取熱不取水”技術為一種不影響地下水資源的地熱井工程,與常規的水熱型地熱井截然不同,其主要通過外在的載體(自來水)和技術手段(熱交換)獲得地下熱能,不需要抽采地下熱水即可獲得熱能,主要采用單井同軸管閉式換熱和U型對接井換熱技術。既可建立單個能源站,也可建立分布式區域能源站,還可用于單體建筑和大面積群體建筑,極大提高了場地熱源利用率,讓二盤區實現“第一熱”。
推陳出新,減排大不同
新型“地熱能”供熱方式,替代了當地能耗高、污染重的鍋爐,實現“零”排放,“零”污染,供熱365天,年可節約1569噸標煤,減排CO2排放4110噸,減排SO2排放13.3噸,減排氮氧化物排放11.6噸。同時,該方式讓職工享受到了更為安全、穩健、經濟、便利的用能服務,為建設生態文明,低碳綠色現代化發展提供了“第二熱”。
智能決策,“熔爐”可控制
傳統的鍋爐供熱,需要人工巡查,以保證安全穩定供熱,而新型“地熱能”供熱方式,有一顆熱泵節能管理自控系統“大腦”,該系統可一鍵操作運行,實現自動化遠程監控,隨時可了解系統運行狀況及故障報警,便于系統局部故障及時發現、處理,系統還可實時記錄并統計運行能耗,為能耗管理提供便利依據。
公司采用這種新型的“地熱能”供熱方式,一方面改善了職工的生活質量,幫助公司節約了運行成本,解決了二盤區風井場地非供暖季生活熱水的問題。另一方面有利于能源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升級,為經濟社會發展、大氣霧霾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巨大貢獻。